端午节 | 太平洋石英祝大家端午节快乐!
source: time:2019-06-10

说起端午节,你知道吗?端午节的内涵,要远远超过粽子呢。端午节是怎么来的?这个节日是为了纪念谁呢?端午节的习俗又有哪些呢?

下面,我先为大家朗诵一下文天祥的《端午即事》。

端午即事

【南宋】文天祥

五月五日午,赠我一枝艾。

故人不可见,新知万里外。

丹心照夙昔,鬓发日已败。

我欲从灵均,三湘隔辽海。
 

什么意思呢?

农历五月五日是端午节,你赠予了我一支艾蒿。

老朋友现在已经无法见到了,现在我新结交的知己却在万里之外。

日日夜夜我都心怀一腔热血,碧血丹心,但现在我也已两鬓斑白。

我想要追寻曾经屈原走过的道路,但是屈原曾经投身的地方距离我现在的北方已然太远太远。

 

01

端午习俗

这首诗是南宋爱国诗人文天祥在临终前的一个端午节写的诗歌。

端午节是与春节、清明、中秋,并列为中国古代四大节日之一。

 

 

春节是人们欢庆辞旧迎新;

 

清明是对家庭的尊崇和对祖先的感恩;

 

中秋是以月圆之兆来响应人间的团圆;

 

那端午就是一首气节与操守、辟邪与祛灾的赞歌。

 

有关端午节的来历说法很多,有的说是祭祀龙升天、有的说是为了祭祀伍子胥和屈原的。各种传说混杂,形成了现在丰富多彩的端午习俗,

正如咱们上面说的,端午是对“辟邪与祛灾、气节与操守”的赞歌。

 

首先咱们来说一说端午节的“辟邪和祛灾”。这个跟端午节的日期有关——夏日。

夏日到了,各种毒物都出来了,比如苍蝇蚊子、蝎子、蛇、蜈蚣、蟾蜍等等,容易流行瘟疫、毒气发作。加上夏日的太阳热烈毒辣,因此农历五月就被称为恶月,而五日就被称为恶日。

在古人看来,端午是很凶险的,因此人们就要通过过节,加上一系列的仪式来驱邪避毒。

比如在门上悬挂菖蒲、艾叶等等,人们认为菖蒲和艾叶可以驱走瘟疫、驱虫,让这个夏天可以安稳地渡过。

比如人们还要在屋子上挂上镜子,叫照妖镜,人们相信镜子可以让妖物无所遁形。

除了这些,人们还要喝雄黄酒,在脸上手上擦雄黄,在额头上用雄黄酒画一个“王”字,这样蛇就不敢来了。

端午又是阳日,农历五月初五嘛,单数在中国人看来就是阳数,这个日子阳气到了极盛,就会让人们产生一种叫热毒的现象。

中暑、浑身乏力,这时人们就出自本能,想要亲近水,通过与水的亲密接触达到水火相济的平衡状态,因此人们就通过赛龙舟达到这个目的。

02

纪念屈原

有趣的是,端午节这个人们为了躲避极盛的阳气以及辟邪的日子里,还与纪念一个人息息相关,谁呢?就是屈原。

中国的老百姓为什么要纪念屈原呢?就是因为屈原在他在面对社会的丑恶时,没有躲避与退让,就是浑浑噩噩的浊世中的一股清流。正如后世纪念诗篇中说的“大暑去酷吏,清风来故人”。

那屈原究竟做了什么,引得人们纪念他长达两千多年呢?

屈原是战国时期楚国人,他同当时流行的风气不一样,当时的社会风气就是朝秦暮楚,诸子百家争鸣之时,士人都想习得文武艺,卖给诸侯家,一会儿在这个国家做官,一会儿又到那个国家。

而屈原不一样,他深深爱着自己的国家——楚国,爱到了什么程度呢?屈原在他的诗歌中,用“香草美人”来比喻,他把祖国比喻成自己最爱的人,爱到可以为他献出生命。

然而当时楚王昏庸、大臣们也浑浑噩噩,得过且过,好像就等着投降秦国,反正无论是在楚国还是秦国,应该都有自己的好日子吧。

他们不能看见如清风的屈原,于是屈原被流放了。

公元前278年,秦国大将,有着“战神”之城的白起攻破楚国都城郢都。

秦国攻入郢都的第一件事,除了疯狂掠夺外,就是烧毁楚王历代王的陵墓,这样做的目的非常明显,就是要摧垮楚国人的精神支柱。

郢都被秦军占领之后,连日大火把楚王宫殿、民居住宅都化为焦土,更残忍的是对普通百姓的杀戮,几个月之内,曾经四百年的楚国都城化为灰烬。

此时被流放洞庭的屈原,听到这个消息之后悲痛万分,他蹲下身、反复亲吻眷恋的土地。

屈原竭尽所能,为国家为楚王筹谋,信而见疑,对国家忠诚却遭人诽谤,他的内心是痛苦而且有怨恨的。

但是更让他痛苦的是,当国家遭受如此重创,他却在远离首都的地方,没有办法做什么。

公元前277年的某一天,在湘江边上,一位男子,长时间的徘徊着、思考着。

他花白的长头发,被江风吹的乱糟糟的。但他丝毫没有感觉到。这位披头散发、形容枯槁的男子,就是屈原。

最终,屈原怀里抱着石头,跳到汨罗江自杀。

 

 

这一天是农历五月初五。

据说屈原投江的消息迅速传开,周遭的百姓,正在逃难的民众,听说屈原投水的消息后,纷纷停下,走向了汨罗江畔,呼唤屈原的名字,追忆屈原的功绩。

据民间传说,在屈原遗体还没被打捞上来时,为了避免水中的鱼儿吃掉屈原,人们特意制作粽子,投入水中,以喂饱鱼儿。

赛龙舟的习俗,传说也是和屈原有关,当年屈原投江,百姓赶往汨罗江救援,为了能以最快速度赶上,人们驾着龙舟。后来龙舟竞渡也成为端午节最盛大的仪式。

现在端午节已经成为中国四大传统节日之一,人们至今以包粽子、赛龙舟等形式,纪念屈原。

对英魂的顶礼膜拜,在悠久的岁月中始终不灭,不得不喟叹民心的纯洁,不得不说历史的公正。

屈原也成为后代中国士大夫的偶像,后来成为民族英雄的文天祥就是其中之一。

 

文天祥生活的时代,是一个战乱频繁、国将不国的时代。他一生经历5个皇帝40多年,这四十多年,南宋王朝落在权臣手中,他们为了巩固权位,任用小人,排除异己,粉饰太平。

文天祥生于现在江西吉安,他从小就立志名垂青史,做一个大丈夫。可以说他有一股浩然正气。

但是朝廷容不下他,一位曾经中了状元的人在官场几度沉浮,但是他不献媚于权贵,注重自身修养,越挫越勇、他要“留取丹心照汗青”。

在国家风雨飘摇的日子里,他招募义军,抵抗蒙古铁骑的蹂躏,虽然他抗元,是怀着对宋王朝的无限感激,但是主要目的还是为了避免山河破赛,人民免遭流离失所。

因为蒙古军队在战争中带来的破坏,是灾难性的。

03

名人故事 

公元1276年,文天祥被元军俘获,在镇江逃走后,又被谣言中伤,有人说文天祥要投降。为了表明自己的心志,文天祥愤然写下了这首《端午即事》,以表明自己的心志。

第一、第二句:“五月五日午,赠我一支艾。”“艾”是艾草,这是一种端午节的习俗,把艾草挂在门上可以辟邪驱虫。

这两句的意思是:现在是农历五月初五端午节了,现在你可以给我一支艾草。

诗人开门见山,直接点名诗歌的写作时间,引出了艾草,渲染出了端午节的气氛。

然而虽然是节日,但是气氛却是沉重的。

第三、第四句:“故人不可见,新知万里外。”“故人”,这里指的是老朋友;“新知”,新结交的知己。

现在的文天祥,是朝不保夕的状态,他四海为家,立志抗元,还天下一个太平,此时怎能顾及得了老朋友呢?也许老朋友和新朋友也是和他一样,在各地兴起义兵。

第五、第六句:“丹心照夙昔,鬓发日已改。”“丹心”是指忠心;“夙昔”是早晚的意思,这里比喻每一天;“鬓发”是指“耳朵前面的一缕头发。

这两句的意思是我每天都怀着一颗赤血丹心,一直到现在两鬓斑白,写这首诗的时候文天祥40岁,古代人寿命短,三十多岁都可以自称“老夫”了。所以文天祥在这里说没毛病。

这两句表明了文天祥的矢志不渝,但是还是没有解释他为什么现在不杀身成仁的原因。

最后两句:“我欲从灵均,三湘隔辽海。”“灵均”是屈原的名字,“三湘”指的是湖南,这里是屈原投江的地方;“辽海”指的是辽河流域以东至海地区。

这两个地方,一个在南、一个在北,可谓是天南地北。这两句的意思是:我想要跟随屈原的步伐,但是三湘之地距离北方太远了。

这里文天祥之所以没有选择立即就义,就是希望自己能有一日率领义兵东山再起,重整河山,面对绝境,文天祥想选择与屈原不一样的道路。但是这两位为国难奔波的壮志是一样的。

写了这首诗之后不久,文天祥被元军俘获,1279年被元军送到大都,就是今天北京,当时元世祖忽必烈喜爱文天祥的气节和才能,就说:“我已经为先生留下大元的宰相位置,只要你投降,我就给你这个位置。”

但是文天祥不为所动。

终于1283年,为防止宋朝死灰复燃,忽必烈下令把文天祥押送到菜市口刑场,文天祥从容就义。

临刑前,他向南方拜了两拜,然后对刽子手说“我的事情办完了“,慷慨受刑,年仅47岁。

老百姓同情他,文天祥死后,人们在他曾经遭受囚禁的地方,建立了祠堂祭祀他,后来更是有民间传说,文天祥成了神仙。

正是应了文天祥《过零丁洋》中的诗歌:“人生自古谁无死,留取丹心照汗青。”

端午,原本是人们祈求消灾解难的日子,后来融入了屈原的人文内涵。

正如余世存先生说的:“我们在酷夏,来过这样的节日,去划船、去戏水、去纪念诗人、烈士,就是为了恢复天地清气、获得无上的清凉。”

 

太平洋石英祝大家端午节快乐!

Address:Pacific Quartz Industrial Park, Pingming Town, Donghai County, Lianyungang City, Jiangsu Province

© 2018 Jiangsu Pacific Quartz Co., Ltd. All rights reserved Enterprise Identity Publicized by Lianyungang Market Supervision & Administration Bureau Powered by CE Ultimate

苏ICP备05059004号-1  苏公网安备 32072202010005号

Service Hotline

0518-83062922